降钙素(CT)检测的临床意义 二维码
检验科主任 苏俊华 衡水股骨头医院苏俊华主任和大家科普降钙素(CT)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?降钙素、甲状旁腺激素、25-羟基维生素D共同调节钙磷代谢,维持体内钙磷稳定。 在临床中通过测定降钙素水平,辅助多种疾病的诊断、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。 一、钙磷代谢调节作用: 降钙素(CT)是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(C细胞)合成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其主要生理功能降低血钙、血磷浓度。其作用与甲状旁腺激素相反,主要作用是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,减少骨吸收,促进钙盐沉积,当血钙浓度升高时,降钙素分泌增多;当血钙浓度降低时,降钙素分泌减少。 1、钙磷代谢紊乱疾病评估:降钙素(CT)参与钙磷代谢调节,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、维生素D中毒、肾衰竭等导致的钙磷代谢紊乱疾病中,检测降钙素水平,能辅助了解病情,制定治疗方案。 (1)降钙素水平偏高见于: 恶性肿瘤:甲状腺髓样癌患者降钙素水平显著升高,甲状腺髓样癌起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,因此降钙素是甲状腺髓样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。这类癌细胞可大量分泌降钙素,病情越严重,升高越明显。此外,肺癌、乳腺癌等恶性肿瘤,因癌细胞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,也会异常分泌降钙素,检测降钙素(CT)有助于早期诊断、术后复发监测。 甲状腺疾病:甲状腺炎等疾病,可导致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功能异常,引起降钙素分泌增加。 其他情况:肾衰竭患者因降钙素排泄障碍,使其在体内蓄积,造成血中降钙素水平升高。 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:小细胞肺癌、乳腺癌、胃肠道类癌等神经内分泌肿瘤也可分泌降钙素。检测降钙素水平,对这些肿瘤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有一定价值。 降钙素的测定通常通过血液样本进行。正常情况下,降钙素的水平较低,但在骨质疏松等骨病患者中,其水平可能会升高。因此,通过测定血液中的降钙素水平,可以了解患者的骨吸收情况和治疗效果。 (2)降钙素水平偏低见于: 甲状腺功能减退: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,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功能受抑制,降钙素分泌减少。 手术或放疗后:甲状腺手术切除大部分甲状腺组织,或颈部放疗损伤甲状腺滤泡旁细胞,都会导致降钙素分泌减少。 其他:长期缺乏运动、钙摄入不足或维生素D缺乏,可能影响降钙素的正常分泌使其水平降低。 2、评估骨吸收情况:降钙素通过与破骨细胞上的受体结合,可以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和功能,减少骨吸收的速度。在骨质疏松时,降钙素水平通常会升高。降钙素的水平可以反映骨吸收的活跃程度,降钙素可以通过减少骨吸收来维持骨量和骨密度,当个体患有骨质疏松时,骨量减少、骨折风险增高,机体会出现代偿性的降钙素分泌增多的现象,以此调节钙离子代谢来稳定骨结构、维持正常的血钙水平高水平的降钙素会抑制破骨细胞活性,减少骨质溶解,但也可能会影响骨密度,甚至引发或加重骨质疏松。 降钙素的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,包括年龄、性别、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等,并不是所有骨质疏松患者的降钙素水平都会升高。所以不能仅依赖降钙素水平来判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,在诊断时应综合考虑多种指标。 3、降钙素的测定对于评估骨病,尤其是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。降钙素的测定应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动态观察。根据降钙素水平的变化,医生可以评估治疗效果,并据此调整治疗方案。例如,如果降钙素水平持续升高,可能提示治疗效果不佳,需要更换或调整药物。 通过对CT、PTH、25-VD综合判断骨代谢状态,三者联合检测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骨组织新陈代谢的状况,判断骨转换类型(是「高转换」还是「低转换」,以及鉴别骨质疏松的类型(是「原发性」还是「继发性」)。例如,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骨代谢指标通常在正常范围内或轻度升高,如果患者骨转换标志物异常,结合降钙素、PTH 和 25-羟基维生素D的检测结果,能更准确地判断病因。如绝经后骨质疏松症(型)患者骨吸收指标和骨形成指标均明显上升,属于高转换型骨质疏松;老年性骨质疏松症(型)患者骨吸收指标和骨形成指标往往都是下降的,属于低转换型骨质疏松,通过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准确分型。指导骨质疏松治疗。 二、骨质疏松治疗方案指导 1、饮食调整 骨质疏松患者可适量吃富含钙元素、维生素D、维生素K的食物。富含钙元素的食物如虾、紫菜、芝麻等,能为机体提供钙元素;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瘦肉、蛋黄、沙丁鱼等,可促进体内钙元素的吸收;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有菠菜、韭菜、油麦菜等,能提高骨量、促进骨骼形成。老年人还可多吃虾皮、鱼肉、鸡蛋等富含钙的食物。 2、增加日照 增加日照时间能促进体内生成维生素D,加快机体对钙的吸收。但需注意避免在阳光过强时暴晒,以防晒伤等情况发生。 3、适当运动 锻炼有助于提高骨密度和肌肉力量,减少骨折风险。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,如散步、太极拳等。同时应避免过度剧烈运动,以防骨折。 4、避免危险因素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,避免过度饮酒、抽烟,同时注意避免跌倒和摔伤等导致骨折的危险因素。 5、药物治疗钙剂和维生素D 老年人可遵医嘱服用碳酸钙、维生素D等药物,为身体补钙,促进钙的吸收,维护骨骼健康。在使用降钙素等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时,也需要同时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,以提高治疗效果。 6、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,医生可能还会开处方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,如双膦酸盐、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。 声明:此篇为衡水股骨头医院原创文章,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:https://hsggt.com/sys-nd/29.html
文章分类:
行业资讯
|